從環島、協力造屋到實驗教育:唐文正從一碗紅豆湯開始的旅程

文字╱邱睦容
攝影╱戴倫

唐文正因為一碗紅豆湯開始分享交換的旅程。

在漆黑的台南新化馬場裡,周邊只剩下闃黑山林發出隱約的窸窣聲,著馬術裝的小朋友興奮地跑來圍繞在好久不見的唐文正身旁,但他們的重點不在唐文正,也不在他千里迢迢帶來的那鍋紅豆湯──「大可,我要吃湯圓!」、「只要湯跟圓,不要紅豆!」他們嘰嘰喳喳、反應真誠,毫不在乎紅豆才是本日主角。

這群小朋友是唐文正過去經營「慕紅豆」時所認識的自學家庭,今天他們來到新化學習馬術,唐文正特地煮了一鍋紅豆湯,騎著機車從台南市區送來新化──因為,他即將離開台南,這是一碗道別的紅豆湯。

小朋友排隊等著唐文正盛起一碗碗綿密香甜的紅豆湯。

展開環島,透過分享紅豆湯得到快樂

「因為爸爸,我看見分享紅豆湯就會有『快樂』這件事。」十多年前,唐文正剛離開上一份工作,職場工作缺乏內在追求,讓他對於未來產生迷惘。他回憶起小時候父親經營早餐店時,鄰近的幼兒園經常會訂購下午茶,每當小朋友喝了熱呼呼的紅豆湯後,都會露出滿足的神情,這樣單純美好的畫面讓他難以忘懷,因此萌生煮紅豆湯為業的想法。

唐文正以爐灶柴燒熬出綿密香甜的紅豆湯,並在口耳相傳下有了固定客群,但收入穩定並不是他的終極目的,而是透過分享紅豆湯得到快樂、得到人與人互相交流的能量傳遞。於是,唐文正萌生騎三輪車環島的「紅豆漂流計畫」,2013年,他騎載著重達百公斤的三輪車、陶鍋、紅豆,拜訪全台各地學校、幼兒園、老人院,煮了近一萬碗的紅豆湯,免費分享給老人、農夫、小孩、身心障礙者、社會弱勢階層享用。

即將離開台南的唐文正,回到「豆起家」煮了一鍋紅豆湯,準備騎 Gogoro 送至新化馬場予自學小朋友吃。

這趟旅程是否有達到目的?答案是有的。「有一次在台東煮完紅豆湯要離開時,一群小孩向我圍過來,一個、二個、三個⋯⋯他們緊緊抱著你不放開。」行動更勝於言語的述說,讓唐文正確信分享帶來的快樂與感動;這正是人與人之間最真切的能量交流。

分享也不僅是帶來快樂而已,還讓他找到肯定自己的力量。唐文正有一次去花蓮品格英語學院煮紅豆湯,遇到了一位吃東西特別慢的小朋友。那一天是學校的結業式,所有學生都吃完要坐車回家了,只剩下他一個,「我就坐到他對面,陪他吃,跟他說你慢慢吃,我會等你。」話一說完,小朋友就哭了。

在這個小朋友身上,唐文正彷彿看見了小時候的自己,「世界走得這麼快,但我好像就是沒有辦法跟上腳步。」年少時的他也常因為趕不上外界速度而緊張焦慮,陪著小朋友吃完那一碗紅豆湯,像是帶著他回到過去,陪伴小時候慢吞吞的自己──即使長大後的步調依舊和主流社會不同,但唐文正已經從分享的過程中,獲得了許多人的力量支撐,不再焦慮。

從一碗紅豆湯到一間房子

近半年的環島結束後,唐文正在台南信義街覓得一間老屋,結束先前輾轉流浪於各間老屋賣紅豆湯的日子,正式掛上「慕紅豆」的招牌。這間外表看似是紅豆湯的小店,骨子裡卻更像是社區中的共享空間實驗室。

2014年台南信義街,尚非如今充滿許多特色老屋店家及觀光客的模樣。當時一群來自藝文、教育各個不同領域的夥伴,被古樸嫻靜的信義街吸引,這一群人有著「想做些什麼」的念頭,卻苦於沒有適當空間可使用,樂於分享的唐文正所經營的慕紅豆空間,就成了這群人的聚集處。

在台南信義街還未遊人如織前,唐文正就在街上開設慕紅豆,並因此認識了一群夥伴,以慕紅豆為據點進行多樣化的空間實驗。

舉凡社區大學、自學團體、歐巴桑聯盟、教育工作室等團體,都曾在慕紅豆舉辦各式課程及活動,包括修繕電器、自學樂器、台語課程、共享廚房⋯⋯打造一個非典型的共享空間,鄰里相互分享技能、彼此學習、交換著不斷向前的文化能量。這些分享更像是傳達無形理念,例如教小朋友如何自己修繕電器,長大後就會更珍惜物質,不會東西壞了只想買新的;自學樂器月琴,則是想證明學樂器不是有錢家庭才能擁有的權利。

2015年,原慕紅豆空間的房東欲調高租金,為了能長久營運,唐文正貸款買下了同位於信義街上,屋齡超過百年、僅剩屋梁牆面的老屋──但光是買下房子就用盡唐文正所有存款,之後整修老屋的費用又要如何籌措?

在採買紅豆湯食材的過程中,唐文正與許久不見的街坊鄰居親切地打招呼。

「如果學習樂器不是有錢人的權利,那麼打造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,也應該是一般人能擁有的權利。」唐文正沒有任何建築土木基礎,僅憑著一股執著勁,他在2019年決定號召來自四面八方的夥伴一同協力造屋──這些夥伴包括對於工作感到迷惘的上班族、想要學習如何蓋房子的民眾、失親失養,被家庭學校遺棄的「飛行少年」,以及街區上獨身的鄰居阿姨,自發性地煮飯給造屋者吃。在協力造屋的過程中,這些不求回報的夥伴,彼此都交換了無形的認同感。

「協力造屋不是打契約,也沒有金錢利益的或物質交換,你來一次,工作完我請你吃頓飯,如果開心就繼續來,不喜歡也不用勉強。我們彼此間沒有規定要來幾次、一定要完成什麼事情,沒有誰占誰便宜,大家是互相的。」唐文正在完工後為老屋取名為「豆起家」,紀念這段由一碗紅豆湯到成家的過程。

在協力造屋的過程中,獲得邁向下一階段的能量

從煮紅豆湯環島、慕紅豆的共享空間實驗,到豆起家的協力造屋,與其說事在人為,倒不如說唐文正把房子當成一個透明載體,歡迎大家前來找到自己。

對唐文正來說,協力造屋是互相的付出與給予,彼此都從過程中得到無形的能量。

當豆起家完成後,所有人都以為唐文正會繼續經營已在台南具知名度的「慕紅豆2.0」,但剛踏入40歲階段的他,卻決定放下紅豆湯和房子,像當年嚷著要去環島一樣,再一次跟隨內心的聲音,至國立政治大學進修實驗教育課程。

問他為什麼會突然做出這樣的決定?他歪著頭想一下,露出憨厚的笑容:「就是想去啊!」回首唐文正過往十多年的歲月中,有一些無形的脈絡與力量,在他不斷分享與交換的過程中串聯起來──環島讓他開始關注孩子的教育,造屋讓他知道人天生擁有學習的能力,以及找到適合學習模式的重要性。這一切,正是台灣這片土地上,獨有的「互相」的精神,環島、造屋、分享紅豆湯,都是他看到分享正能量的過程。

如同 Gogoro 交換電池,得到充足能量再出發的精神,唐文正也即將帶著跟眾人交換的能量,繼續前往下一段旅程。


完成了實驗教育課程之後,接下來他準備離開台南前往東部從事教育工作,那他會一邊做實驗教育、一邊煮紅豆湯嗎?望著眼前孩子心滿意足吃著紅豆湯(或者是沒有紅豆的湯跟圓)的單純笑顏,他爽朗地笑著:「或許有機會喔。」

本文轉載自VERSE網站

繼續探索更多互相故事

Related article

差差李翔,用攝影交換家鄉最美麗的風景

有著「台灣最會拍照郵差先生」之稱的差差李翔,在他的鏡頭中,家鄉台南充滿純樸動人的生命力,引人嚮往。他以相機紀錄下工作送信時所接觸到的人事物,在拍攝者與被攝者之間,沒有鏡頭下的權力凝視、戒備隔閡,反而因為互相真摯的情感交流,交換了理解與信任。

最強里長方荷生,兒女接棒延續美好的能量

台北中正區忠勤里里長方荷生,帶著一雙兒女方億玲、方億傑在台大巷弄中經營「書屋花甲×而立書店」。這間坐落於社區裡的餐廳書店,成為匯聚來自四面八方美好能量的交換站,不僅承接住乏人關注的弱勢族群,也交換彼此的感動。